自入冬以来便不断攀升的“冰雪旅游热”在经历了2024年元旦假期后,终于正式冲上了第一个小高峰。而随着“南方小土豆”的火爆出圈,冰雪游热潮也向着A股市场滚滚袭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Wind数据显示,自1月2日以来,冰雪旅游板块持续活跃,以长白山、大连圣亚为代表的多只“冰雪概念股”已连续多个交易日收获涨停。1月16日开盘后,长白山、大连圣亚再度涨停,分别创下“11天9板”和“10天7板”的纪录,其中,长白山最新股价报38.13元/股,创下历史新高。截至当日午间收盘,冰雪旅游板块领涨A股,涨幅达24.77%。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面对股价的大幅走升,长白山、大连圣亚已发布多份股票异常波动及交易风险提示公告。对市场而言,当下与投资风险一样值得关注的,还有冰雪旅游能否保持后劲?相关概念股又能否实现业绩兑现?多家券商机构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冰雪旅游热度有望持续并外溢,或将引领2024年春节主要旅行趋势。
行情持续火爆 相关公司频频喊话投资者需理性
岁末年关,冰雪旅游消费火热。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大数据测算,元旦假期3天,哈尔滨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新年开盘后,这股“冰雪消费热”也迅速反映到A股市场。
Wind数据显示,1月2日至16日,长白山、大连圣亚股价累计涨幅分别达154.54%、70.24%。对于短期内股价涨幅明显偏离基本面,长白山在8日内连发6份股票异常波动及交易风险提示公告。
长白山表示,公司静态市盈率和市净率指标显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存在市场情绪过热、非理性炒作风险。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公司于2023年10月末托管和平滑雪场,此项托管业务对2023年整体收入贡献不足1%,目前公司的冰雪项目收入在公司整体收入中占比较小,主营业务仍是旅游客运业务和酒店业务,基本面无其他重大变化。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大连圣亚也在多份公告中提示,公司股票短期涨幅过大,滚动市盈率和市净率指标均显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涉及上市公司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敬请广大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理性决策,审慎投资。
从两家公司基本面来看,长白山、大连圣亚均是在2020年至2022年连亏3年后,自2023年开始扭亏,且两家公司2023年1至9月份盈利水平目前已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长白山实现营业收入4.97亿元,同比增长209.37%;实现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693.26%。同期,大连圣亚实现营业收入3.97亿元,同比增长179.10%;实现归母净利润1.10亿元。
对于2023年以来两家公司业绩大幅改善的原因,有分析人士表示,主要是旅游行业强势复苏,文旅消费需求迅速释放,两家公司下属景区接待游客数量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热度攀升 机构看好冰雪产业前景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冰雪旅游课题组综合测算,预计今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首次超过4亿人次,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5500亿元。元旦出行的开门红在一定程度上初步验证了旅游消费的长期韧性。而事实上,机构对冰雪旅游的看好程度,在其布局上已早有体现。
以长白山为例,截至2022年末,长白山前10名股东名单中,仅有广发百发大数据成长混合基金持股0.42%;而到了2023年三季度末,前10名股东中有6名均为公募基金,富国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博时基金等持股比例在1%至5%之间不等。
不仅是公募机构,近期多家券商在其发布的研报中对未来冰雪消费产业预期也多有看好。华泰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地方政策支持、产业链联动、新媒体积极引导以及景区升级使得冰雪游热度持续走高。其中,哈尔滨以自身冰雪资源禀赋为锚点,通过东三省联动、优惠补贴、丰富供给、完善配套服务等系列措施,形成体系化冰雪旅游产业链,有望推动文旅业持续发展。
华福证券所长助理、大消费首席分析师刘畅认为,相对于传统旅游,冰雪游有着高投入的属性与较高的重游率。近年来,随着政策扶持以及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冰雪游热度持续攀升,市场长期向好。民众消费情绪高涨,年轻人成为主要消费群体,推动冰雪产业创新产品,未来产业空间具有高发展弹性。
事实上,不仅是冰雪旅游,在国金证券分析师龚轶之看来,上海近期凭借电视剧《繁花》热播也引发线下打卡热潮,或许反映出文旅新趋势。一方面春节假期临近对情绪有催化;另一方面随着经济转型,消费者对体验式文娱消费青睐可能提升。2023年12月旅游服务价格环比持平,服务PMI获得49.3%,预计2024年1月数据将会反映线下消费的改善。
推荐阅读: